者按:“十一五”的五年,是学校百年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五年,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奋力进取中赢得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在不断拼搏中创造了可喜的发展成绩,在深入改革中形成了巨大的发展动力。以新校区建设和学校更名为标志的事业发展,书写了学校百年史上一个新的历史篇章。为全面总结“十一五”成绩,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现隆重推出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系列报道。
翻开《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化手册》,校园一卡通系统、无线网络教学管理全覆盖、数字校园平台、多媒体教室与公共机房、网络直播点播……一个个信息化系统,正成为实现跨越发展中的上海海洋大学的“数字名片”。
作为负责学校信息化工作的部门,现代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很长时间面临我校信息化工作着硬件基础薄弱、人员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十一五”期间,我校紧紧抓住学校更名、搬迁的有利时机,将加强硬件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走上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成果是上海海洋大学“十一五”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生动的缩影。
“军工路办学时期,整个校园只有两张卡,因功能单一、防伪性差,当时使用的机械式一卡通一度被同学们戏称为‘半卡通’。”回忆起“十一五”起步时的工作,现教中心主任吴开军感触颇深。“十一五”期间,随着学校搬迁临港新校区,学校的办学空间得到拓展,学校信息化建设也走上了快车道。
数字化海大的神经中枢——核心机房
自2006年6月我校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以来,通过两期建设,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现已初步建成。
“校园一卡通”系统与2008年9月开始在临港校区正式使用,实现了身份认证、电子识别和消费管理三大功能,系统囊括了卡务管理、消费系统、水控电控系统、门禁考勤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28个功能模块,并实现了与图书借阅系统、机房管理系统、学生注册系统、体育锻炼管理等系统的对接。学生端坐于电脑前,就能实时查询在校消费、考勤、图书借阅等信息,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生活无忧”。
2008年临港新校区投入使用,遍布于学校所有楼宇的有线网络,近一万个网络终端,覆盖所有教学办公区域的无线网络,由千兆网到万兆骨干,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的网络速度着实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把“网上冲浪”的感觉。
数字校园平台也从无到有建立起来。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将人事管理系统、研究生管理系统、学生一体化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后勤管理系统、OA系统、天空教室、幻幻学苑及图书馆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工资查询等应用系统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打破了信息孤岛,为学校公共管理信息的共享与安全,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构筑了有效的应用基础环境。
新校区学生机房座位数达1200座
为满足同学们网络学习的需要,推动“文化海大”建设,现教中心通过网络实现有线电视节目、卫星收录节目和自办节目的传播,并通过反向网络实现节目的现场直播和录制。师生通过该系统可浏览十余个电视频道的直播和海大视频、教学课件、学生讲座、外文资料等千余部视频内容的点播,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为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全校建有公共机房8间,座位数800个,全部采用双核计算机配置;外语语音室8间,座位数530个。教学楼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全部连网,并全区域覆盖无线网络。
如今的海大校园,校园网、一卡通和数字校园平台等数字“神经”已经渗透到大学校园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成为广大师生不可缺少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帮手。
现教中心开展的信息服务周受到师生欢迎
五年的发展变化改变的不仅是数字,中心员工的精气神也在变革中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现教中心坚持抓质量、促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2010年,他们以“三风”建设为契机,开展以“狠抓作风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工作成绩显著,师生满意度不断提高。“十一五”的最后一年,现教中心获机关、直属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现教中心直属党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现教中心直属党支部书记、副主任李勇军表示:“现教中心的工作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我们既感欣慰,更感压力。现教中心将按‘质量建设年’的要求,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继续推进今后工作”。
“十一五”期间,我校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信息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生动诠释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近几年现教中心的变化,有一条主线十分明晰,那就是秉承“规范管理服务,提升师生满意度”的服务理念,不断夯实基础,整合资源,拓展应用,跟踪技术、提升服务。
现教中心现已描绘出今后五年科学发展的新蓝图:努力构建和谐智慧校园,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迈进。在今后“十二五”的未来五年里,他们的路还很长,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这是对他们质量建设、管理、业务水平的又一个挑战。
(党委宣传部 胡崇仪、杨怡)